优质【追】古代也有假冒伪劣产品,古人是如何打假的呢?

时间:2022-05-18 01:40:03 作者:cj
最佳经验
本文由作者推荐

  英国的经济学家托·约·登宁有句名言:一旦有适当的利润,资本家就胆大起来。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,就会被到处使用,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,他就活跃起来。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,他就会铤而走险,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,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。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,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。利润率的高低自古以来就是商人敢于犯险的重要原因。现在社会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关注度非常高,同时也有很多监管机构,和很多检测仪器,即便如此假冒伪劣还是层出不穷,那么在古代,人们是如何打压假冒伪劣产品,维护买家利益的呢?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。

 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风气一直都是重农抑商,因此商业很难真正发展起来,商人的生存环境自然也不好。但“商人无利不早起”,总会有人为了生活而从商,但一些人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往往会在商品上动手脚,最广为人知的可能就是酒里兑水了。因为酒水里本来就有水,如果兑入的水不多的话,也许一般人还真察觉不出来。

  食品安全一直是个重要问题,一些商贩为牟取利润,常出售商品的质量缩水。为了杜绝这种情况,唐代法律规定:如果商家的食物导致人生病会被判一年的大牢,如果致人死亡,则会被绞死。到了宋朝,商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,经常能看到很多小商小贩,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造假的情况更多了,“鸡塞沙,鹅羊吹气,鱼肉注水”种种手段层出不穷。宋朝则颁布法令让商人组成行会,商人必须登记才能从事经营活动。质量则有各个行会把关,会长则是负责人。

  明清时期,很多茶商在在制茶的过程中搀加滑石粉和白蜡等,这样制出的茶色泽非常好,然而这明显是对人体不好的劣茶。结果这类茶却被一些不同行的外商赏识,没有掺假的茶反而无人问津,价格一降再降,很多商家被迫也开始卖这种劣茶。当然后来外商也知道了,导致他们对中国茶的评价跌到了冰点。这种情况下,清政府规定,出售的茶叶需要抽样实验,一旦发现掺入滑石粉、白蜡等,一律严罚。

  这场造假与打假的战争,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止,每年的315打假活动,还是有很多的假冒伪劣被曝光,这件事需要每个人参与,可谓是任重而道远。

  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未作人工编辑处理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